maiga.ai项目分析及maiga代币价格走势分析
maiga.ai,源自于make ai great again!搞笑呢!
这个项目团队原来是别的thirdfi还是什么来的转型来的,你就知道啥意思了,种玉米不赚钱那就种小麦呗,哪个好割种哪个!
根据推特上的信息流推过来的,过滤掉广告,大部分都是在骂项目方的,所以想要吃一波的谨慎,这个项目背后有很多大割。
以上纯属个人胡扯,下面是我让ChatGPT搜罗全网信息的投研报告,仅供参考:
一句话结论
项目定位:做“去中心化 AI 代理(AI Agent)+ DeFi/交易自动化”的平台,主打 Proof of Trading(PoT,交易即产出) 这一套代币分配/激励叙事。
最新动态:Binance Alpha 首发,北京时间 9/17 19:00 开盘,并设置 200 Alpha Points 兑 640 MAIGA 的先到先得空投门槛(平台活动性质)。
融资披露:2025-09-04 公布 $2M 战略轮(投资方含 Amber Group、Red Beard Ventures、IBC Group、TBV Ventures、Chainlink 等)。
核心风险:PoT 模型是否能形成真实、可持续的交易量与可证明的正向收益仍未被验证;社媒已出现“割韭菜/拉地毯”负面声量,短线波动与情绪驱动明显。
1. 基础信息
项目 / 代币:Maiga.ai / MAIGA。
定位与产品:宣称提供 AI 交易代理、DeFi 资管/自动化、策略工作流、AI 抽象层,并会做 “bonding-curve launchpad(曲线发行)”。
官网与白皮书/专题:官网首页与 Proof of Trading 专页;对外宣称“PoT 为全球首创,基于交易量与博弈(3,3)”。
上架:Binance Alpha 首发(官宣);项目方 X 也同步发帖。
合约(多链踪迹):
以太坊:Ethplorer 收录 0x9a20…4a4bf(“Maiga.ai token”标签,三方聚合数据,需与官方再次核对)。
Solana 池:去中心化行情站显示 MAIGA/SOL 交易对 4bS3d7…KRH5(仅作链上活动参考,地址以官方为准)。
注意:币安公告通常不写合约地址。最终以 项目官推/Docs/权威交易所公告为准,防假冒合约。
2. 团队 / 创始人 / 来历
团队识别:第三方数据库 RootData 将 Maiga.ai 标注为 “AI Agent 平台”,并显示为 “Formerly: ThirdFi(前身 ThirdFi)”;团队列出 Victor JW Lee(CEO)、Mah Soon Lai(CTO)、Lili Jin(市场) 等。
这说明该团队有“品牌/方向重塑”的历史(从 ThirdFi 转向 Maiga.ai 的 Agent/DeFi 叙事)。官方站点目前以“产品叙事”为主,创始人细节以数据库与社媒交叉为主。
3. 融资 / 投资背景
金额与时间:$2,000,000 战略轮,时间 2025-09-04。
披露投资方:Amber Group、Red Beard Ventures、IBC Group、TBV Ventures、Chainlink 等(多源一致,但属“对外稿/资讯口径”,非官方股权登记)。
媒体跟进:多家加密媒体/资讯站转述相同口径。
4. 赛道、痛点与方案(他们“自述”的价值主张)
赛道标签:AI Agent / DeFi 自动化 / 交易代理(BNB Chain 叙事)。
要解决的痛点(自述):
让 AI 代理替用户执行交易/互动任务,减少“换钱包/繁琐前端/防骗”痛点;
用 PoT(Proof of Trading) 替代“时间线性解锁”,通过真实交易量来决定代币释放与分配,宣称避免“VC/KOL 在 TGE 砸盘”。
产品落地线索:官网给出 MaigaXBT Agent / Dashboard 等入口与“企业方案”字眼,但可公开的真实 B 端/长期付费案例仍有限,更多是功能宣介与活动页面。
5. 代币机制(能确认的)
总量:10 亿 MAIGA(多源一致)。
分配思路(对外稿口径):强调 “交易即产出”(PoT),奖励“真实交易行为”,宣称“不给被动持有者/内部人优先”。部分报道给出 社区与生态 35% 的占比示例(以最终官方白皮书为准)。
Alpha 活动:Alpha Points 持有者可首批申领 640 MAIGA,属平台活动,非长期经济模型。
6. 是否有真实应用 / 正向收益
链上/二级线索:聚合站显示其在 Solana 有池子活动、在 以太坊有合约痕迹,但与 “AI 代理带来可验证、正向收益” 的直接证据 尚未公开量化报表(例如:策略超额收益、可审计回测等)。
自述数据:媒体稿称“服务过 100 万+ 用户、累计 700 万笔/4,600 万美金交易”(项目口径,未见第三方审计)。
结论:“有产品/有活动/有链上踪迹” 可以确认;但 “可持续正向收益” 目前仍属待验证。
7. 同类型竞品 & 他们的代币 / 落地情况(横向对比)
Fetch.ai(并入 ASI 联盟):多年 Agent 基建与 SDK(uAgents),聚焦“多代理工作流”,有较成熟开发者生态与合作面。
Olas(OLAS,原 Autonolas):去中心化代理网络与经济系统,强调“Agent-to-Agent 服务”落地与生态协作。
Ritual:面向“可验证 AI 推理”的基础设施(Infernet/链),偏重把模型与推理原生上链。
Bittensor(TAO):以“子网”组织算力/模型供给侧的激励市场,生态较成型。
对比点:老牌对手多以“开发者采用度、可验证算力/推理服务、生态营收”来体现落地;MAIGA 的差异化在于 PoT(交易即产出、把交易量当“燃料”),但这套机制需证明不沦为“做量-博活动”的短期玩法。
8. 舆情与情绪(X/Twitter 抓取)
正向声量(项目/支持者):
“PoT 削弱内部人/线性解锁弊端”“靠真实交易分配”这类宣称反复出现。
“Alpha 空投、平台背书”类传播(含“持 200 Alpha Points 可领 640 MAIGA”)。
负向声量(交易者吐槽):
有交易者在 X 上直指 “scam/开盘即砸” 的指控(具体推文如 @TraderKerem 连发两条),反映二级市场对“活动/消息盘”的典型不信任。
情绪小结:两极化非常明显——“平台活动 + 新叙事”带来短期热度,同时“质疑拉地毯/做局”的负面也快速放大。
9. 上 Alpha 的意义 & 能不能走长远(判断)
短期交易面:
Alpha 首发 + 空投/活动 → 短线流动性与波动基本确定;
若同步多交易所上架/合约联动,容易出现“消息驱动的 1–2 段行情”。
中长期关键验证:
PoT 是否能驱动“真量”(非刷量/非羊毛),且让 代币-产品-付费 形成闭环;
公开、可复核的策略收益/用户留存/机构合作(而非活动数据);
治理与分配是否透明(避免“换壳-换名-继续讲故事”)。
判断:中长期仍待验证。PoT 如果只能“做量博活动”,无法沉淀真实收益与客户,那就难以穿越周期;反之若能把“交易量激励”变成 平台佣金/订阅/代理服务收入,才有走远的可能。
10. 投资者需要注意什么(可操作清单)
合约地址:只认 官网/官推/Docs 最终版地址,再与 CoinGecko/交易所公告 交叉核对,谨防假冒。
经济模型:关注 初始流通/释放 与 PoT 的“计量口径”(何谓“真实交易量”“如何防刷量”)。
风控节奏:Alpha 开盘多为“消息波动盘”,合约/现货尽量 小仓位+硬止损;不要把“平台活动”误当“长期背书”。
舆情分歧:看到“开盘即砸/骂 scam”的实时推文要当作 风险提示,而非情绪噪音。
11. 是否“跑路风险高”?
目前迹象:有官网、Docs、连续官媒式稿件、融资披露与 Alpha 首发活动;不像“空壳网站+无关痛痒白皮书”的那种速成盘。
仍需警惕:
前身 ThirdFi 的“品牌转向”说明团队会迭代叙事(中性事实,但对“长期承诺”需额外观察)。
PoT 可被“做量”滥用的机制性风险(“交易即产出”容易被刷单/机器人挤占)。
综合看:短期“跑路”迹象不强,但 “割情绪/做活动量” 的嫌疑需要用 真实业务数据 来自证清白。
项目名/代币:Maiga.ai / MAIGA
时间:Binance Alpha 2025-09-17(UTC+8 19:00);200 Alpha Points 兑 640 MAIGA。
赛道:AI Agent / DeFi 自动化 / 交易代理(BNB 链)。
团队:Victor JW Lee(CEO)、Mah Soon Lai(CTO)、Lili Jin(市场);前身 ThirdFi。
融资:2025-09-04 战略轮 $2M(Amber Group、Red Beard Ventures、IBC、TBV、Chainlink 等)。
代币:总量 10 亿;PoT 模型;(细分配比以白皮书最终版为准)。
合约:ETH(0x9a20…4a4bf,三方站收录,官方未盖章)、SOL 池(4bS3d7…KRH5,二级站);以官方为准。
落地:有产品入口与活动,可验证的长期正收益数据未公示。
舆情:两极化——有支持 PoT 的正面传播,也有交易者直骂“scam/砸盘”。
要点判断:短线看活动与流动性;中长期必须拿 真实采用与收益 说话,否则难走远。
内容来源金色财经、欧意交易所、gate.io交易平台以及Binance交易所官网
本站不对其做任何背书,也不代表赞成作者观点,如有失察或对您造成影响,可联系我们删除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